教程导航 / Navigation
|
![]() 商品详情
简介: 丛书。该书在对乾隆以前历代典籍进行整理编纂的同时也借机销毁了大量的古籍,主要针对 那些有“谬于是非”,即不利于其统治思想的文化典籍,因典籍具体情形不同而采取全毁、 抽毁、篡改、撤出等方式。正如历代禁书一样,所谓“违碍书籍”不可能被完全禁绝。《四 库全书》撤出本就是在《四库全书》已经完成编纂、缮抄并已分贮各阁之后,依然检查出有 “违碍字句”,再行撤出或销毁而未遭厄运的典籍。 书内有悖妄之处,又查取文渊阁所贮此书及其余二分书与原书底本详悉核对,随后下令将文 溯、文津阁藏贮《诸史同异录》一书掣出销毁。之后连带李清所著《南北史合注》、《南唐 书合订》、《历代不知姓名录》也一并撤毁。李清著作撤毁事件发生不久,乾隆五十二年 (1787)五月,乾隆帝翻阅文津阁《四库全书》时,又发现其中甚多讹谬之处,遂下令复校 已归藏各阁的《四库全书》。在乾隆帝严厉的谕令下,复校人员不敢怠慢,又陆续查出周亮 工著述五种,即《印人传》、《读画录》、《书影》、《闽小纪》、《同书》,以及吴其贞 《书画记》、潘柽章的《国史考异》,累计撤出图书共11种,这即是后来人所称的《四库全 书》撤出本。现今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经检点收藏有10种撤出本,唯缺《诸史同异录》。这10 种书每种又藏有多部不等,经鉴别,分别是从不同阁中撤出,这些撤出本留存至今实属幸运 之事。 娟女士所著《〈四库全书〉研究:撤出本探源》。作者首先以纂修四库全书时的档案为依据 、以存藏的这些撤出本为实物,校勘每部书内容上的删改之处,分析四库馆臣改动之意图及 《四库全书》撤出本的撤毁经过、撤出原因,从一个侧面揭示出清代“康乾盛世”背后的文 化策略及所采取的手段方式。 库馆臣删销、改动处最多的《四库全书》撤出本汇编为此书。这些撤出本是历史劫余后的珍 稀古籍,是《四库全书》编纂历史的实物遗存,是研究《四库全书》编纂过程的重要资料, 版本流传稀少,保持原书风貌,自有其特殊的文献价值和历史价值。 购买后联系客服领取资料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