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程导航 / Navigation
|
![]() 商品详情
简介: 《医学源流论》二卷,徐大椿撰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此书堪称为“徐大椿医学论文集 ”,共收其评论文章九十九篇。上卷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下卷则治法、书论(并各 科)、古今。纵横捭阖,触及之处,每有新见,发前人之未发,言常人所不敢言,尤针砭时 弊甚多,论述道理深湛。此本为1851年的和刻本。 此书颇多先进之论,例如作“治人必考其验否论”,指斥“今之医者,事事反此,惟记方数 首,择时尚之药数种,不论何病何症,总以此塞责,他认为,“若医者能以此法(效验)自 考,必成良医;病家以此法考医者,必不为庸医之所误。”是颇具‘实践检验”为标准之义 。种人痘法本非传统,当时推行尚多阻力,徐氏却具真知灼见,指出有“九善”(九大好处 ),作不遗余力之提倡。 徐灵胎(1693-1771),名大椿,一名大业,晚号洄溪老人,清·吴江人。大椿生有异禀, 聪强过人,先攻儒业,博通经史,旁及音律书画、兵法水利。中年时因家人连遭病患,相继 病故数人,遂弃儒习医,而取家藏医书数十种朝夕披览,久而通大义。更穷源极流,自《内 经》至明清诸家广求博采。自此医道日进,难易生死,无不立辨,怪症痼疾,皆获效验。 徐氏曾二次应召入京。乾隆二十五年,大学士蒋文恪病,朝廷召请海内名医,大司寇秦蕙田 首荐徐灵胎,进京诊治。乾隆三十六年,再召入京师治病,但自己感到年老力衰,携棺上京 ,最后确其所言,病死京中,由其子扶棺而回。 徐氏著作尚有《难经经释》、《伤寒论类方》、《医贯砭》、《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兰 台轨范》等。晚年筑室七子山,隐于洄溪,卒年79岁。 购买后联系客服领取资料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
|